主页 >  市场>正文
腾讯押注一个新赛道,专门收割老外
时间 : 2022-11-16 15:44:57   来源 : 亿欧网

一个出海新物种正傲立全球。

一种名为 ebike(电助力自行车)的自行车,正成为欧美人短途出行的时尚单品。ebike 是一种两轮短途出行工具,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依靠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实现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等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


(资料图片)

售价 1000-3000 美元之间、两倍于普通自行车速度、上坡更省力,这些特质让 ebike 畅销欧美。紧贴碳中和、消费电子和短途电动出行的标签,更是让 ebike 几乎踩中了当前一级市场追逐的所有概念。

" 投资之王 " 腾讯也看中了这个赛道。11 月 7 日,天眼查数据显示,腾讯入股了深圳市十方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品牌 TENWAYS,此前这家 ebike 品牌已经获得了来自高瓴创投的 Pre-A 轮融资。

中国企业走在 ebike 赛道的前列,也是这个新晋物种的主要供应链基地之一。TENWAYS 成立一年内,就迅速在欧洲荷兰设立了销售总部,铺设了超 200 家实体门店,线上销售成绩不俗。

在出海舞台与全球品牌竞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能否摆脱为他人做代工,孕育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

席卷

短途电动出行赛道,今年以来尤其热闹。

从传统自行车厂商到四轮汽车厂商,再到新消费品牌,各路玩家在 ebike 赛道里攻城掠地。

自行车老司机们自然不愿错过这个火热风口。截至目前,众多老牌自行车制造商摩拳擦掌,捷安特、Specialized、Marin 等都推出了电助力自行车车型,进行产品拓新和品牌升级。

汽车厂商方面,特斯拉、保时捷、宝马、劳斯莱斯等都在 ebike 赛道上动作不断。尤其是保时捷开启 " 买买买 ",2021 年底收购了克罗地亚电动自行车品牌 Grey.p 主要股权,2022 年又宣布全资收购德国电动自行车厂商 Fazua。

一批押注两轮短途出行风口的新消费品牌也陆续涌现,不少品牌已经成功获得资本青睐。比如派电科技的 Pre-A 轮融资来自联想创投;高瓴资本不仅在国内投资了 TENWAYS,在国外还用 1.3 亿美元投资了荷兰的 VanMoof。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创业者们几乎都有着多年出行行业的从业经验。

比如摩拜单车前联合创始人徐洪军,在 2017 年创立了致力于微出行智能交通领域的洪记两轮;两轮电动摩托品牌摩兽出行成立于 2018 年,其创始人陈官平曾在国内知名摩托车品牌任职;TENWAYS 创始人梁霄凌更是传统自行车行业里的老人,曾任千里达集团总经理,TENWAYS 也是从千里达内部孵化而来。

这些出行领域的老兵敏锐地洞察到存量市场里的增量机会,才一头扎进了这个赛道。正如梁霄凌曾喊出:" 智慧电单车是自行车行业未来的风口,等风来不如主动造势。"

相关分析认为," 碳中和 + 消费电子 + 短途电动出行 + 新能源 ",ebike 几乎踩中了一级市场正在追逐的所有概念。

一方面,ebike 能更好地满足短途出行和通勤需求。ebike 适配日常生活骑行,车速通常是传统自行车两倍,可以在通勤和出行中,让人们花更少的时间、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

另一方面,ebike 符合了全球低碳出行的趋势。从全球能源现状来看,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下,燃油车转为用电车成为必然,而靠电助力驱动的 ebike 成为短途出行交通工具的新宠。

出海

或许国内很多人对 ebike 还不太熟悉,但这个新晋潮流出行单品在国外已经卖得风生水起。

根据德勤数据,2017-2021 年,欧洲和北美市场的 ebike 销量由 250 万辆提升至 640 万辆,4 年间增长了 156%。据欧洲自行车制造商协会等预计,2020 年全球电动自行车销售规模在 700 万辆左右,到 2025 年欧洲市场销量有望达 1200 万辆,年复合增速有望维持在 20% 以上。

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中国 ebike 企业出海成绩尤为亮眼。部分品牌告诉亿欧,公司目前并没有面向国内消费者的计划,产品主要就是卖到海外。

面世仅一年的电动两轮车品牌 ADO 畅销西欧,目前在海外已经成功开拓了 50 多家代理商。ADO 创始人 Mr. Sen 表示,要抓住当地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需求。" 原来要花 3000 欧买一辆电动自行车,现在花 2000 欧就能买到中国品牌的产品,且性能、质量、服务等各方面还非常不错。"

另一国内品牌大鱼智行也已在欧洲和中国设立产线,旗下包括微型电单车、城市和越野系列产品。大鱼智行创始人&CEO 马宇驰告诉亿欧,2021 年大鱼在整个美国销售了 90 万台 ebike,市占率约 35%,成为目前 ebike 出口份额最大的国内厂商。

美骑网何兆军介绍,外销成绩优秀的除了一些主打高品质高格调的新生势力品牌,还有八方股份这样的电机部件厂商。凭借中国消费电子和自行车供应链体系搭建的完善,相信国内电助力自行车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长足发展。

" 东边不亮西边亮 " 的背后,包含多种主客观因素。

首先,中国生产 ebike 有天然的技术优势。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电机、电池、控制器领域突飞猛进,获得了与国际一线厂商平起平坐的话语权。

电助力自行车的核心技术,在电池和力矩传感器上。电池主要是影响续航的长短;力矩传感则是一项精密的技术,存在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电助力性能影响更大。

目前,国际上比较出名的电机生产厂商主要有雅马哈、松下。中国的八方股份也有着较成熟的力矩传感器技术,已经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电助力电机生产商,拥有众多境外中大型电踏车品牌商以及境内外整车装配商客户,与多个国际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次,中国是全球三大自行车供应链基地之一,有生产 ebike 的土壤。中国是国外高端自行车品牌的主要代工地之一,形成了以华东江苏、华南广东、华中天津为中心的三大自行车代工生产基地。

除了中国本土具有生产 ebike 的产业基础以外,一些宏观环境因素也促成了中国 ebike 品牌在海外的大势。

其实早在 2014 年,ebike 在海外就已经发展迅速,但近几年的疫情,使其增速超过了传统自行车。因为疫情使得欧美城市地铁受影响停摆,也让全球人民对于健康更加重视,以 ebike 为代表的两轮出行兼具运动和短途优势,这加速了行业的快速增长。

另外,为了减少碳排放,欧美各国也出台了补贴政策及碳积分政策,鼓励用户购买以电驱动为动力的短途出行交通工具。

比如,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规定,当前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最高可获 1500 美元补贴;在德国慕尼黑等城市,购买电动自行车最高可获补贴 500 欧元;瑞典政府为每辆售出的电助力自行车提供售价 25% 的补贴,最高 1000 欧元。

不饱和市场

短途出行的智能化趋势,对中国和世界企业来说都是个机遇。

市场研究机构 Allied Market Research 预测,到 2030 年全球 ebike 市场规模将达到 1186 亿美元。北美尤其是一个大市场,市场研究公司 NPD 集团数据显示,2019-2020 年,美国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增长了 145%,是传统自行车的两倍。

快速增长的规模、尚不饱和的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片诱人的蓝海。

马宇驰告诉亿欧,在国内市场,有上百家公司可以做 ebike,在全世界,大约有 300 多个正在销售的 ebike 品牌。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想在欧美市场做 ebike 的新品牌已经有大概 30-40 家。但现阶段各品牌出货量规模仍较小,从概率来看,具有博弈机会。

"按照平均 1000 美元一台算的话,100 万台出货量就是一家流水 10 亿美元的公司,到 2025 年,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同时容纳至少 20 家这样的公司。目前行业格局未定、足够分散,以后一定会有多家超过 10 亿美金流水的公司出现。" 马宇驰表示。

随着 ebike 概念在国内外引起关注,未来 1-2 年行业将迎来创业的爆发期。但对创业者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

对于已经入局的品牌们来说,本地化服务将成为出海的关键。

Mr. Sen 表示,电动两轮车这个产业的出海,最终还是要落地到本地化服务。如何做好本地化服务,可以从两个维度布局:一方面,要和本地城市代理商寻求合作;另一方面,要提高仓储物流效率。

" 当把产品交给客户之后,这个服务就升级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很多售后配件、智能升级等,这些是服务的部分,也是电动出行服务很重要的内容,所以需要线下的实体店来帮我们做这样的服务。"Mr. Sen 解释。

马宇驰也回忆,大鱼在 2017 年进入美国市场时发现,美国人民热衷于线下商超的体验,尤其以 Costco 为代表的本土会员制超市在北美十分兴盛。为了快速打入美国市场,大鱼和全美上百家 Costco 达成了战略合作,由此进入美国本土消费市场。

对于尚未入局的创业者来说,要警惕同质化竞争下,风口从蓝海变红海。

当 ebike 成为一个新的风口,无数厂家必将在这个赛道上 " 动起来 ",想要赚到快钱、收割第一批消费者。届时,行业或将 " 遍地都是 ebike"。

目前,ebike 行业并没有形成技术壁垒,相关供应链也有待整合,产品质量是否经得起考验还有待分晓。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必将经历一个从山寨盗版横行走向品牌确立的过程。

结语

今天,几乎每一个公司都渴望出海,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阵地,凭借供应链和生产制造优势,中国有极大概率可以诞生一个全球性的 ebike 品牌。

不过未来 ebike 或将延续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路线,从价格战的厮杀中建立品牌标准和服务形态。消费类的产品市场竞争没有红海,只有血海。产品、渠道、运营、售后等多方面的平衡,这更考验一个企业的综合组织能力。

创业者在出海赛道上需要捕捉更多的确定性,真正意义上的 "Made in China",只有在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符号,才能屹立出海大市场。

标签: 电动自行车 一级市场 已经成功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