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成为公众热议的可持续发展话题。
5月12日,由思维财经&投资者网主办、厚扬投资协办的ESG线上论坛沙龙活动成功举行。本次沙龙聚焦“探索ESG在中国的未来之路--新挑战,新机遇,共同责任”主题,邀请了ESG领域评级机构、上市公司、银行、咨询机构、媒体等ESG参与各方企业代表出席,共同探讨企业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在本次直播活动上,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助理陈旭辉出席会议,并围绕“碳中和战略下绿色金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主旨演讲,对碳中和与绿色金融机遇、碳中和时代下的产业转型趋势、平安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作出分享。
陈旭辉曾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供应链金融的资深专家,负责绿色贸易融资、绿色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方案设计,对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业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充分挖掘供应链核心价值、传统保理业务理念优化升级等方面颇有建树,组织并推动了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持续创新发展。
平安银行作为ESG的优秀践行者,一直将绿色金融作为产业发展,并制定绿色金融2021年至2023年间的三年规划,提出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要大幅提升。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机遇
全球竞争下碳排放权即发展权,能源结构将面临巨大调整,ESG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碳中和成为ESG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根据BP全球能源报告的预测,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从2020的4%提高到2050年的55%,天然气消费占比将从7%提高到12%,煤炭消费占比则从59%降低到4%。陈旭辉认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一方面将在电力端调整供给结构、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另一方面促进工业、交通、建筑等排放量较高的产业转型,投融资规模超百万亿。据陈旭辉介绍,电力碳排放量占比最高,达到40%,工业碳排放量占比20%-30%,建筑、交通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约为20%、10%。
针对重点行业的碳排放,陈旭辉提出实现碳中和的具体实施路径。他表示,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力碳排放量,发展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电力,建设特高压、储能、智能电网、火电灵活性改造等配套系统;在工业领域,可以通过绿电降能耗、污染治理、循环利用、技术脱碳等手段来降低碳排放;在建筑、交通领域,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出行,均是碳综合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双碳目标行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也让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了机遇。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起步于2016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典型示范,已初步形成标准、产品、激励和监管体系。2021年,我国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进一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陈旭辉认为,政策对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力度高、市场空间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领域发展迅速。
具体来看,绿色信贷是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2021年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出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
绿色债券方面,2021年新发行绿色债券6026.5亿元,同比增173%,发行主体和品种更加丰富,碳中和债表现亮眼,发行达1073亿元;绿色投资发展加速,一级市场关注度提升,二级市场绿色主题投资活跃,光伏、风电、锂电池等领域表现抢眼,上涨幅度达到80%。陈旭辉预计,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我国绿色金融投融资规模达百万亿以上。
碳中和时代下的产业转型趋势
实现双碳目标,产业转型也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储能,工业转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既是实现碳中和的具体实施路径,也是产业转型的主要赛道。在ESG背景下,企业绿色转型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绿色金融在支持企业转型上究竟能发挥哪些作用?陈旭辉给出了他的看法与观点。
在光伏领域,陈旭辉认为,未来五年电池片环节技术变革为光伏成本降低关键,硅片技术升级,硅料、组件技术持续优化;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预计至2030年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降低40%左右;大基地和整县分布式光伏为重点推进模式,未来五年装机总规模350-450GW,光伏+储能成为常态,电化学储能发展最快。
在陈旭辉看来,风电领域中,风机大型化为产业链降本最主要的路径,2020年陆风单机平均功率2.7MW,预计2030年到7-10MW,风力发电成本持续降低,预计至2030年风电度电成本降低25%以上,国家重点推进大基地、老旧风电厂改造和分散式风电等项目,未来5年装机250GW左右。储能领域,电化学储能为最具潜力的路径,当前电站配置储能成本偏高,主要靠政策强制推动,未来五年投资空间1668-2000亿元。
钢铁行业是工业转型中的重点。数据显示,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比15%。陈旭辉预计,今年钢铁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减排压力大。未来十年钢铁企业降能耗、电炉炼钢带来约5100亿投资需求,技术脱碳进一步增加投资空间。
在绿色建设领域,低碳运行、高效建造、绿色生产成为主要转型方向,也是绿色金融支持和助力的重点。陈旭辉提出了三条建筑行业绿色转型路径:一是发展绿色建筑或增加可再生能源应用(如BIPV),减少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二是发展装配式建筑,减少施工过程废料和能耗,缩短工时;三是支持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绿色交通领域,电气化、智能化等已成发展方向,完善公共出行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建设维持高投资。陈旭辉表示,轨道交通为七大新基建之一,当前年投资额在6000亿左右,估计未来五年年均投资超7000亿。
平安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
2021年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国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出台了“1+N”政策体系,形成了制度性、基础性的政策框架,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通过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绿色金融产业,大力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的重大绿色产业项目。
陈旭辉表示,平安银行通过制定绿色金融三年规划,提出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要大幅提升的目标。2022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了883.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7%;绿色金融业务余额是达到了133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7.5%。
平安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中和战略,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层面,成立绿色金融办公室,统筹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该行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信贷给予“内部转移定价(FTP)”补贴,核定绿色信贷战略额度,专项支持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各类碳减排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业务方面,平安银行聚焦行业细分赛道,通过发挥综合金融科技以及生态优势,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拓宽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渠道。
同时,平安银行还打造了商行+交易银行、商行+投行、商行+交易银行+复杂投融的三大业务模式,助攻性绿色金融风险政策和风险管理体系。
据陈旭辉介绍,平安银行还启动“七步成诗 点绿成金”服务行动,发布了绿色信贷认定操作指引,为平安银行分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从而实现对绿色客户的服务覆盖。
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陈旭辉表示,平安银行将会持续以最适合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