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市场>正文
谩骂不是战斗!信元猫粮再出具权威报告,和宠物主一起“求真相”
时间 : 2022-05-14 05:29:15   来源 : 财经无忌

即使饱受指责,信元依然没有放弃对真相的追寻。

5月9号一早,老牌猫粮生产企业信元,发布最新公告称,“总计31份卫生指标报告,合计检测88个营养与卫生风险指标,已开封与未开封的,检测报告均合格”。

这家销量颇佳的国产猫粮品牌厂家,目前陷入了“问题猫粮风波”。多位消费者声称,自家宠物猫喂食信元宝“饕餮成猫粮”后,出现了中毒甚至病死的现象。

事件发生后,信元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产品并致歉消费者,随后连出六次公告,扩大范围召回产品,联系专家出具治疗方案,并及时设立相关基金用于援助消费者。

信元公司在这次公告里,对相关情况做了详细披露。

此次历经一个多月的样本收集与送检后出具的报告,由上海市农委执法总队、宠主已开封产品、第三方销售平台等5方提供样本,4家权威检测机构,不但依照了国产宠物干粮食品的标准,还参考了美国FDA、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标准。

检测内容包括21项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强制指标,1项细菌总数国家推荐性指标,以及66项非强制性标准指标。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部分消费者委托送检产品同样符合国标。可以这么说,这些检测报告,已经证明信元此次涉及的产品是“合格”,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应法规及标准。

事实上,在这次报告出具之前,信元把“优先救治猫”为解决事件的第一要务,会同专家提出诊疗方案,成立专项食安研究计划并划拨紧急救治应急基金,目前已划拨了159份医疗、抚恤等费用补助。

但即便如此,在社交平台上,信元的猫粮被一些网友贴上了“毒猫粮”的标签,并遭受大肆攻击。

“现在无论是国外进口,还是国产的宠物粮产品,只要一出问题,无论是否是因为宠物自身特性(如猫的消化系统等),一律都会被打上‘毒粮’标签。”舆情传播专家、南京大学公关顾问陈闽之分析说,“这让很多企业感到委屈。”

去年,“GO!猫粮”因为产品问题,同样被贴上了“毒猫粮”的标签,“这并不可取。”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除非是有正规机构出具报告,证明产品存在问题,否则如果仅仅是按照主观判断,随意给品牌或者企业贴标签,并不理智。“一方面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另一方面实际上也存在伤害企业声誉的嫌疑。”

在这次公告中,信元也披露了自身遭遇了“网暴”的情况。“部分带有商业或其他目的机构与敲诈群体,为了自身流量与利益的获取,对本次事件恶意炒作。”

而事实上,只有客观中立的舆情报道,才能真正帮助事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但很多人还是会不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声音来质疑信元的猫粮呢”?

特别是此前,信元已经第一时间下架产品并道歉,而且接连发出多份公告。即使身处此轮疫情的中心上海,但依然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各种救治和支援行动。

统计学里有一个“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意思是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从而造成错误的结论。

在这次问题猫粮事件中,和发声的舆论比起来,按照信元的销售量来看,没有问题的消费者才是“沉默的大多数”,但在我们的社交平台上,是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的——因为他们没有投诉的诉求。

这就会造成某种“错觉”,以为这批次猫粮都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生活在“信息茧房”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相信我相信的”,“看见我看见的”,最终导致情绪化,看问题难免会“观点先行”。

当然也不能排除,网上也有一些“带节奏”的声音。“网上有一些搞风搞雨的,(猫)上午吃了,下午就没了,这吃老鼠药也没这么猛。”账号为“宠物乐园周园长”的一位业内人士,就在网上质疑说。

事实上,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作为一家超过50年的专业企业,往往爱惜品牌声誉就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主观上不存在去生产问题产品的动机。“毕竟不是急功近利的小作坊,这么多年了,信元在市场上也是有口皆碑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在这次问题猫粮事件中,信元也是明显的受害者:产品下架销量影响是小事,品牌声誉遭遇挑战是最大的损失。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此次问题猫粮事件中,网络上部分网友,即使通过诉讼,也很难在司法层面获得支持。

“赔偿诉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还要看侵权行为和宠物猫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关键还要证明宠物猫的死亡和猫粮产品质量有实质的科学证据。”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合伙人刘小丽律师分析说。

不过目前,现有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均显示,本次涉事猫粮的各项指标都是合格的。

而有关精神赔偿问题,湖南道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史国奇律师,就曾撰文分析写道:

“目前法院判决赔偿宠物死亡精神损失费的例子并不多。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过一个案件,原告养的鸭子被当作无主物宰杀,原告要求赔损失和精神损失费,最终被告赔偿了2000元,但仔细看,2000元是调解后的赔偿金额,法院没有以判决的方式支持精神损失费。”

如果我们复盘这起事件,发现涉事公司信元,其实是和消费者一样,迫切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宠物猫致病及非正常死亡。否则信元方面,也不会反复做检测,甚至扩大检测指标范围,甚至参照美国FDA、欧盟及日本的标准——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及标准,是目前全世界最严苛的检测标准。

很明显,信元公司知道,只有找到真相才能还自己产品一个清白。而找出真相,这也是和目前消费者的诉求是一致的,双方更应该理性沟通,共同找出导致宠物猫得病的真正原因。

信元公司目前遭遇的问题猫粮事件,事实上,也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节点。某种程度上来说,信元公司也是在给同行探索如何处理此类危机。

“这些方案与措施,都是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前所未有的首例,我们希望能让宠主相信,虽然产品已证明符合国家法规,法规之外,基于企业态度,信元依旧会尽力做好售后服务。”

“做出行业表率。”信元公司在这次公告中这样写道。

而造成目前这样一种状况,也是因为目前国内宠物食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的。“毕竟中国的宠物食品行业,这两年才刚刚发展起来,很多配套的都没有跟上。”一位宠物行业专业人士分析说。

可以这么说,现阶段中国包括宠物食品在内的宠物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相关监管及法律法规均不完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还未制定,行业自律尚未形成。

“目前暂时很难改变宠物食品,作为饲料,由农业农村部管理的现状,但是可以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入手,在市场监督部门推动下,建立相关法规和制度。”陈闽之说,“有法可依,即是保护消费者,也是保护行业企业。”

而目前宠物食品安全的遵循法规就是,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0号)宠物饲料卫生的相关规定。

就以这次信元问题猫粮事件为例,如果能有一个对消费者和宠物企业都有影响的权威机构,做出公正公平的判定,舆论场上,也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信息干扰,消费者能获得品质保障,企业能获得品牌保护,是属于双赢的结果。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应该大力推广宠物食品保险制度。宠物保险既是宠物的“医保”,也是企业在出现危机后,可以通过绑定的保险降低赔付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保险覆盖,宠物主人的权益也可以得到第三方的部分保障,宠物出事后的舆论态度可能会略有降低,也便于与涉事消费者进行沟通。”在去年“GO!猫粮”实践中,陈闽之就给品牌方提出此类建议。

回到此次问题猫粮事件中,网上出现了一些并不理智,甚至“带节奏”的言论,“有罪推论”,煽动情绪,对相关品牌进行“谩骂”和“抹黑”,事实上,这一方面对于解决此次事件没有任何帮助,另一方面也存在承担法律后果的风险。

未来宠物食品行业,或许还会有类似问题出现,财经无忌也呼吁,宠物主和品牌方双方应真诚沟通,宠物主理性维权,品牌方积极响应,最终也是为了行业健康发展。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