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八卦圈和资本圈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儿。
起因是4月14日,王校长转发了一条关于连花清瘟的负面视频,并配文“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而后,以岭药业(002603)回怼,“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眼,就随意提出疑问”。
再然后,点进王校长微博,发现配文消失,王校长认怂了?
来源:新浪微博
但到4月15号又出现了反转。以岭药业连吃俩跌停,市值蒸发120+亿!不少投资人怀疑,以岭药业是不是真的要爆出什么大雷?
怀疑归怀疑,总归得有依据。接下来咱们就来聊聊,以岭药业这家公司,是不是真有什么问题?
01
连花清瘟赚钱,大股东套现
以岭药业这两年,赚了不少。2020年净利润翻倍。2021年年报还没出,但是前三季度就已经赚了去年一年的钱。
其业绩主要支撑,来源于一款扛把子产品——连花清瘟。
这药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原本是一款感冒药,但在2020年4月,新增了新冠适应症。自此需求暴增。
1►
连花清瘟销售额、毛利率双升
那么,疫情之下,以岭药业靠连花清瘟,究竟赚了多少?
2019年,以岭药业抗感冒类产品(主要是连花清瘟),营收17亿,同比增长约40%。姑且假设正常能够保持这个增速,那么2020年、2021年上半年,同类产品营收大概在24亿、16.8亿。
然而实际上,以岭药业抗感冒类产品,2020年营收42亿,同比增长150%!2021年上半年营收25亿,同比2019年增长190%!
相较正常增速,抗感冒类产品一年半,至少多卖了26+亿!
而且,不仅销售额涨,毛利率也在涨。
2019年抗感冒类产品毛利率66.7%,2020年69%。到2021年中报,进一步增长到了73%。这个盈利水平,已经创了上市1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来源:iFinD
这就说明,疫情之下,连花清瘟很可能还在变相涨价(这就过分了)。
2►
股东套现获利
不过,不管它发的是什么财,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这样的成绩,总还是喜闻乐见的。
只是,先别高兴的太早。过往收益,早就进了别人的腰包。
2020年,以岭药业分红总额11.93亿,股利支付率高达98%。
分给了谁呢?
实控人吴以岭,持股31.53%。吴相君(吴以岭之子)持股20.81%。吴瑞(吴以岭之女),持股2.34%。三人合计持股54.68%。
按照分红11.93亿计算,吴家家族拿走了6.52亿。而2020年比2019年,也不过就多赚了6.12亿。
疫情,给连花清瘟带来的额外收益,已被企业家族悉数收入囊中。
来源:同花顺
更有意思的是,以往,以岭药业股利支付率只有20%左右。2019年大手笔分红也不到40%。但2020年却分了98%。
2021年年度分红方案还没问世,但可预见,大概率会继续向2020年看齐。
其实这种行为也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想趁着赚钱,多分一点是一点。但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是管理层也认为,连花清瘟这种爆发式增长,不会持续。
02
C端渠道管控,B端集采限价
这种不可持续,不仅是因为疫情这个变量不可控。而且即便疫情持续反复,连花清瘟的收益,也未必能持续。
1►
C端渠道管控
首先,疫情爆发后,退烧药、止咳药、感冒药,不再是想买就能买的。
2021年底,各地对零售渠道的感冒药销售,都制定了一定的管控政策。2022年初,吉林、上海全面封城,物流运输全被切断。
疫情越严重,销售渠道越不畅。尤其是零售端,即便连花清瘟有市场需求,也未必能送到消费者手中。
2►
B端集采限价
既然to C不行,就只能to B。
3月18号,以岭药业公告,连花清瘟已经被列为临床治疗期(轻型和普通型)推荐用药。如今,很多轻症感染者,在医院接受的救治手段,其实主要就是服用连花清瘟。
所以B端的采购用量,一定会显著增加。但是采购价格,就不一定了。
今年4月,连花清瘟产品,已被纳入广东等6省联盟集采。连花清瘟颗粒的拟中选价格为2.3295元/袋。而这个药的市场价,大概是在30元/盒(10袋)上下。降幅20%以上。
左图来源某线上药店,右图来源于京东药急送(市场价32,活动价23.5)
对于连花清瘟而言,量价齐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广东联盟集采,只是开端。
03
找准定位,共克时艰
以岭药业还存在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连花清瘟抗新冠的药效。
本次王校长怼以岭药业,出发点大概也源于此。王校长转发的视频中,提供了一些质疑的依据。比如,某篇承认连花清瘟功效的论文,竟是出自以岭药业老板的女婿之手(这都能扒出来,也是佩服)。
另外,前段时间网传,世卫组织认可连花清瘟可治新冠。受此影响,以岭药业股价大涨。但这个消息似乎也并不属实。世卫组织认可的是中医药,从未提到连花清瘟。而人民网这篇报道(↓),则是通过标题技巧,把二者巧妙结合。
至于官媒为什么这么干,则是冒出了很多利益相关的揣测。难怪王校长直呼,严查。
不过对于这件事,我倒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游戏被官媒批精神鸦片,鹅厂损失惨重的故事。试想一下,鹅厂就没有公关吗?鹅厂公关还不如以岭药业吗?
官媒报道,释放的是某些信号。绝非某个人,某个公司能够轻易左右的。
那么回到连花清瘟的问题上,它的功效到底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官媒背书,至少传递了一个信息,舆论导向,愿意让我们相信连花清瘟有效。
再进一步想,为什么?
对外,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绝佳机会。对内,随着病毒持续变异,症状越来越轻,传染越来越强。如果有一款能够拿来治疗轻症的药品,可以极大降低医疗压力,以及舆论压力。
疫情之下的连花清瘟,就好比非典时期的板蓝根。
带着这种想法,再回来看以岭药业的业绩走向,就会发现,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纠结连花清瘟的功效。只要有官媒背书,连花清瘟就有需求市场。
只不过,真正的问题在于,成为了抗疫药的连花清瘟,不太可能继续享受高毛利。找准定位,共克时艰,才是以岭药业该走的路。
如果一味套利,可能反而会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