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众抗疫新闻里,在线音频平台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一个是上海疫情之下,喜马拉雅、蜻蜓FM和bilibili、咪咕视频等上海互联网企业一起,为“宅家抗疫”的上海市民送出里免费会员卡,博得里不少网友的好感。
另一个则是名为《偷偷藏不住》的广播剧在猫耳FM上的播放量首次破亿,话题“偷偷广播剧破亿”登上微博热搜,听过该剧的网友们纷纷自发在相关话题下打卡祝贺。
此前,因连年亏损,在线音频平台几度被市场看衰。如今,平台开始以广播剧圈定年轻人,为自己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述登上热搜的破亿广播剧来看,这招似乎初见成效了。
只是,广播剧真能为在线音频平台的亏损画上“休止符”吗?
1 广播剧“收割”年轻人
2 搭上“网文”这辆快车
3 绕不开的“破圈难题”
然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广播剧在当前仍旧算不上大众。
难以完成大众化的原因,大体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用户端,一个是平台端。
当前,国内的头部在线音频平台主要包括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和猫耳FM,根据相关行业报告,这三家基本占据了75%-85%的市场份额。去年年初,腾讯音乐也瞄准了这一赛道,完成了对“懒人听书”100%的全资收购,正式进军在线音频市场。
尽管入局玩家已经不少,但目前在线音频平台圈定的,依然是女性用户居多。“艾媒咨询”2021年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在线音频的女性用户占比为56.4%,已超五成。
圈定女性玩家,的确有利于提高潜在付费转化,但另一方面也将其他受众排除在外。对平台而言,这就极易触到流量增长的天花板。
譬如被猫耳寄予厚望的热门言情广播剧,就很难引起爱看修真、玄幻的男性用户的关注,无法实现更大面积的“破圈”。
相较之下,喜马拉雅的《三体》和蜻蜓的《鬼吹灯》可能更易帮助广播剧完成从小众到大众的过渡。因为它们的受众更广,有男有女,有青少年也有中年人。此前,《三体》招标729声工场之后的广播剧表现,就获得了不少书粉的肯定。
对在线音频平台而言,如何挑选网文类型,要兼顾哪些受众,会是一个需要反复探究的课题。
平台端的原因,主要源自热门IP改编的广播剧背后,并不“经济”的制作成本。
普通的广播剧,成本其实并不高。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制作成本大概在15万-30万左右。但这一类广播剧,是难以完成像《三体》这样的大面积“破圈”的。
热门IP的确有助于平台扩大影响力,但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往往也会更高。
以《三体》为例,这部作品当初交给了中国顶级配音团队729声工场“操刀”,从筹备到创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全6季80集的体量投入更是高达千万。
对在线音频平台来说,高昂的制作成本能否换来实际的用户留存,进而实现付费用户的转化,提前都是难以预测的,更像是一场“豪赌”。
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小众通往大众的这条道路如若不通,广播剧为音频平台“止亏”的潜力便难被看好。
当前,在线音频市场的规模和用户都正稳步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音频市场从2019年开始就呈现翻倍增长趋势,2019年为75亿,2020年131亿,2021年220亿,2022年有望达到312亿元。用户方面,前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为5.7亿人,去年达到6.4亿,2022年将增至6.9亿。
而在这样“双增长”的背景之下,大部分音频平台依然连年亏损。
喜马拉雅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亏损分别为7.55亿元、7.47亿元、5.39亿元和3.24亿元,三年半的时间总亏损近24亿元;荔枝集团自2020年初上市之后的8份季度财报里,只有202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实现盈利,剩余季度皆是亏损状态。
另外,随着像《三体》、《偷偷藏不住》这样热门IP逐步出圈,在线音频平台或许也会像此前的“爱优腾芒”一样,爆发“IP大战”。届时,平台之间的竞争格局也有望被重新改写。
显然,乘着广播剧新风口的音频平台,也正迎来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