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农村是共同富裕的洼地,如何提振乡村经济,为农村注入“血液”和活力?近日,广州乡村振兴基金总裁毛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要打造“T”字形的发展结构,用互联网、科技以及新型业态促进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此外,乡村振兴领域要做正规、专业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才可以帮助更多乡村振兴领域的企业和资本结合得更深,连接更大的市场。
引资本活水,乡村振兴需“长钱”
毛杰对媒体表示,与科技向的企业风投扎堆不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目前在市场上针对农业企业的专业投资基金比较少,乡村产业相对缺乏资本助力,如何让资本赋能是乡村振兴产业里遭遇的一道难关。
乡村振兴基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性工具,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性平台。作为先行者,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发起成立的管理规模为50亿,“母基金+直投”引导和带动了合作的投资机构和投资项目,“产业+金融”双轮驱动,基金通过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引导、乡村建设运营等“下沉式”创新,初步打造成为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综合性产融集团和产业基金,在赋能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曾宇认为,乡村振兴领域要做正规、专业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才可以帮助更多乡村振兴领域的企业和资本结合得更深,同时一步步走向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成长,实现整个区域乡村振兴的带动。除了直接的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基金发挥更多的是“招商引资”的作用,筛选出专注于乡村价值投资的“长钱”,同时帮助企业链接到更多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提供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更专业的管理战略。
毛杰表示,如今的乡村振兴逐渐进入2.0阶段,要着力探索“村集体+公司”的乡村振兴运营模式,相当于基金里的GP一样,将乡村土地、乡村资源的资产管理平台市场化,由平台运营公司进行全权运营,负责项目策划、产业招商、品牌运营、营销推广等,尽各方之力,聚各方资源。
搭建“T”字形结构,加速产业融合
曾宇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脱贫攻坚之后衔接共同富裕目标提出的,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意味着乡村振兴不能简单等同于农业,它赋予了新的需求和市场,一方面要以需定供,通过技术改善农产品的种植品种与结构;另一方面,更是需要根据乡村特色,发展第三产业,比如田野康养、精品民宿等。
对于企业等更多的市场主体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曾宇表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超越利润至上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要指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及经营行为。曾宇认为,要懂得用企业社会责任来评价整个公司的治理,这也会成为政府评价一个企业的重要的评价工具。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趋势,从2020年到现在,中国内地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简单捐款进化迭代,到更多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影响力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也是创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
毛杰则认为,乡村振兴看似是一个平面的维度,但是从产业和流量的角度,则需要打造“T”字形的结构,通过互联网、科技赋能乡村经济,孵化和推动乡村文创、文旅,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达到“越乡村越国际或者越乡村越网红”。
事实上,这种赋能背后则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毛杰认为有两个方向值得资本和企业大力突破。一是连接一、三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农业不加工,到头一场空”;二是电商,其可以把城市的消费和流量和乡村提供农产品的保障功能结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当中面临的市场和品牌赋能不足的问题。
此外,毛杰称无论是工商资本还是其他金融资本下乡,容易忽视的一点是村集体的合作关系和联农带农的机制设计。对于村集体和农民来说,他们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目前围绕乡村振兴的一些新业态的用地需求,制度上也开始放宽,比如点状供地、宅基地入市等,若不改变农民土地的使用权,也可以组建合作社,农民可以用农地等生产资料入股,参与产业分配,激发其内在的主体性。
人才下沉是关键,专业人做专业事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乡村要发展、要振兴,需填补人才空缺,否则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无法普及,现代的市场运作无法实现,金融无法有效提供支撑,互联网无法充分发挥优势。
在乡村振兴的任何一个点都需要专业化,比如说西藏拥有优质特产,大湾区是优质的一个消费市场,但很多好的产品并不能及时送到优质市场,意味着这些市场的开拓空间很大,从内循环的角度来说,打通这些通道是需要专业的队伍和专业的主体。
曾宇称,乡村振兴不是撒胡椒面的投资和帮扶、补贴,而是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人才,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资本的进入,人才和产业才能结合度更深。
毛杰表示,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创新、突破的人才政策,在落户、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乡村创新创业,企业要舍得投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也需要施展的舞台,要激发在地性工商和产业资本的发展,提高地区吸引力,引进更多优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