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业>正文
当前看点!“街励计划”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优选作品路演
时间 : 2023-05-13 17:02:17   来源 : UniDesignLab

AIMcompetition,赞20

5月7日,“街励计划”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优选作品路演在昌平区亢山广场举办。 亢山广场紧邻政府街居民区和商业区,与周边居民的吃住行游购娱紧密相连,同时紧邻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的相关设计点位。本次路演活动选择在此开展,意在让艺术走出“白盒子”,以共创的方式走进生活场,走向与它息息相关的街道和人群。

活动现场


(资料图片)

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晓东等政府领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资深科技艺术策展人吴秋龑老师等嘉宾导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更新处张赫洋,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军,区委宣传部、城北街道办事处等昌平区相关委办局、镇街领导,和来自昌平区城市共创中心的相关成员单位代表,以及竞赛获奖团队代表、设计师们齐聚昌平,见证政府街策展设计热潮。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卢征远主持。

卢征远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领导致辞

刘晓东

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未来,政府街将形成由 “一条景观休闲廊道、2个城市活力街区、5个城市特色节点” 组成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成为居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新空间,和展现昌平城市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的新名片。今天,我们开展的政府街策展竞赛,聚焦街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对提升昌平政府街的产业吸引力、商业价值、居民生活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大家展现昌平政府街城市更新后的繁荣图景。

主题分享

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也永远在路上,城市需要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中保持动力、活力和生命力。 城市维持长久生命力、走向更加繁荣的底层逻辑在于,其活力和对人群的吸引力。服务于城市更新,其根本是在不断通过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来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城市更新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城市更新值得持续地坚守下去。

主题分享

未来城市创艺

吴秋龑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资深科技艺术策展人

城市更新的内核在于,文化这个核心的资源如何与更广义的艺术养分进行结合。 未来,我们会发现,很多城市的边缘,当它有了一定的文化属性和经济特性之后,它会变成新的城市核心。与此同时,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在地属性,形成新的合力。

竞赛回顾

广义策展 走向公众

激发昌平城市更新活力

余嘉俊

AIM国际设计竞赛品牌总监

我们的创意策展最终要面向公众,走向公众空间,走向街道,真正地推动昌平城市更新进程。 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自发布以来,受到了来自国内外设计师的持续关注,共计562名设计师、141支团队参与到昌平政府街的策展当中,经评审选出36份入围作品。本次路演之后,后续将举办 「昌平“街励”计划」——2023昌平城市更新设计节 ,进一步增强竞赛影响力,有效促进昌平政府街城市更新。

“街励”主题取自谐音“接力”,这既是对竞赛成果的巩固,也是昌平系列城市更新活动的接力和延续,将持续带动昌平街区城市更新。 「昌平“街励”计划」——2023昌平城市更新设计节将结合儿童友好、沉浸戏剧、音乐live、低碳环保、户外露营、散步地图等形式,接力与创新昌平街区精神。包含系列政府街策展优选作品的落地,联动策展人、设计师等组织快闪活动,以一场城市更新设计节打造昌平政府街IP,激发街道活力,提升昌平城市更新形象。这预示着竞赛作品的落地以及下一阶段热烈的开始,我们希望有更多机会在现场寻找策展的答案,探索城市更新的答案。

今年,昌平城市更新再转存2.0将如约而至。 以政府街大赛+街励计划+城市更新峰会+城市更新设计节等方式,开展打造昌平城市更新IP可持续行动与人文新高地。

优选作品路演

第一支路演团队

《看得见的昌平》

参赛者:李叁陆、曾浩然、任雅婷、左译友

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叁陆

路演选手

我们让政府街成为不断变化的展厅,人行街道和创意空间串联起来,让生活和路过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美的空间。 于是,我们从两方面思考,如何让看和感知的行为在昌平政府街被看到。从“看”出发,从“街道、历史、未来更新”三个关健词切入,我们找到了适合这里的符号。路标象征着空间,蓝色取决于我们对昌平晴空的元素,我们希望这样的视觉形象能够成为城市策展中的主角,同时这些元素也正是生活在这条街道上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元素,例如路标、报刊亭。

我们设计了六大主题体验,都与所在的地点发生联系,它不是单纯的场景复原,而是通过这样的片段去进行历史的回溯。关于互动性的体验,作品讲的是六个人与空间的故事,包含着历史和当下,让这个空间里的人和这个空间同样被看见,让这样的故事被看见。 空间、人和真实生动的生活,他们一直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一种链接,看得见的昌平也就是我们看得见的生活。

尹稚教授点评:

第一,看得见的昌平,看的是生活,看的是历史、色彩、文化,看的是四季变化,甚至白天黑夜的循环,这些都可以作为看见昌平更广阔的题材。第二,该作品也设置了很多小装置,这些装置未来可以不限于看,未来也可能通过这些装置来实现“听得见的城市”。

吴秋龑老师点评:

该作品中,关于场景的梳理,有一些是关于现实空间里功能性的探讨,和对于我们过往记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探讨。在物理层面的呈现之余,可以把它背后关于空间记忆的意境再带出来一些,作品会变得更加惟妙惟肖。

第二支路演团队

《向东两公里》

参赛者:李蕴婷

单位:天津大学

李蕴婷

路演选手

“两公里”是什么?是政府街的大约长度,是步行丈量城市的距离,也是对于城市街区的探索。 我们希望以策展的方式探索街道IP,创建城市文化形象,最终以街区的换新助力城市的更新。在这两公里的城市漫游中,我们的策展点位在街道上一一呈现,有重塑街道景象的城市化花筒,有鼓励大家共同参与的快闪。

我们设置了种子盲盒,共同创造属于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街心。当共享花圃成为“公共”,当街道的植物成为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将带给人们另外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当万花筒转动,街道也会随之转动,反射出城市的不同面,重塑和周边事物的关系。

尹稚教授点评:

这个主题挺有意思的,重建了人和人之间更广泛的信任。把市民很多活动纳入到相对枯燥的街道界面中来,“你在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看你”,人与人之间能够放心地互看,并且放心地在一个公共场合下展示自己的行为。

吴秋龑老师点评:

该作品突出趣玩,同时基于在地的观察,真正跟人们的生活有息息相关的联系,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结尾部分的“快闪”。这个“快闪”不只是你看到的客厅,而是变成大的共享空间里更宽广的“客厅”概念,让大家觉得这个事情是很有温度的,是不分时间昼夜和空间场景的一种“快闪”。

第三支路演团队

《人聚人散,昌流不息——“城市第三空间“营造理念下快闪装置设计》

参赛者:郑克旭、滕玥

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郑克旭

路演选手

我们日常的家是第一空间,工作的地方是第二空间,那些具有高度可达,具有吸引力、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空间和场所称之为第三空间,大到可以视为整个街道,小到可以是一家书店或者一家咖啡馆。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展开了这样的快闪装置设计。我们通过丰富空间中的种种特性,以及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时间的种种功能需求来营造这个城市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像客厅一样,以复合利用、分享为概念,创造出可以互动的空间。

在设计之初,我们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定位。 第一个,不张扬。 我们拒绝突兀,不希望以夸张的造型和姿态坐落在这里,而是希望以低调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我们的想法。 第二,低成本。 我们拒绝高成本、高耗材,而是希望用更廉价或者废弃的二手材料构建,以低成本有机的方式构造。 第三,多互动。 我们希望我们的装置是面向市民和大众的空间装置,所以它应该是多互动、多功能的空间。

尹稚教授点评:

这是我看过所有作品里最有意思的,这份方案充分反映出这支团队的设计功底以及专业方面的水平,我希望早日看到这个作品在街头真的立起来。其实街道家具的理念已经存在多年了,但绝大多数走的是工业化、标准化的道路,应当说还没有解决设置化的问题。

吴秋龑老师点评:

沉浸的、艺术化的畅想是很难得的。团队在最终方案中的呈现,以及多元化的创意植入,都是非常好的探讨,很期待该方案落地。

第四支路演团队

《不童凡响——以儿童友好为媒介和起点,传播城市文化激发社区活力》

参赛者:万梓晴、陈井冉、吕翰林

单位:同济大学FabLab O“数制”工坊

万梓晴

路演选手

以城市更新为背景,我们以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切入点去激发城市活力。 我们选择的场地满足这三个条件,第一有住宅区,第二有学校区域,第三有空闲的场地。我们进一步对目标用户人群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分为三个层次,有游戏冒险的需求,有社会交往的需求,以及有学习的需求,我们希望我们的场地具有玩乐属性和社交属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儿童元素的加入能够在城市空间中不断地浸润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底蕴。

我们选择了更具有活力元素的点,重组了三个设计模块,分别是保卫模块、探索模块和创作模块。 我们用这样的内容和方式,将原来的空闲场地改造成了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快乐玩耍的乐园。我们更期望的是,以儿童为契机,带动他们的监护人和亲人,让成年人一起步入到城市空间中,最终达到全年龄段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改造之下,我们希望昌平城区最终成为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的广大舞台。

尹稚教授点评:

儿童友好是这几年非常热门的话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希望我们的城市空间能够让孩子玩耍的空间越来越多,这一定会对我们子孙后代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吴秋龑老师点评: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讨。前十年国外类似这种教育在很多城市遍地开花,但是这个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在地文化的植入,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非常重要。

第五支路演团队

《活力会客厅》

参赛者:陈玉柱、张文龙、贾美娟、苏畅、田济华

单位:乐米传诚(北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于桄

路演选手

我想表达的几个含义就是一个城市的状态。 在大家对该城市和街道的固有印象之外,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故事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个城市和街道,这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方向。 基于活力会客厅的打造,我们不仅做了一些路面的装置来呈现视觉上的更新,我们还希望在会客厅给大家讲新的故事,凸显生态之城、历史文化之城、科技之城等城市名片,我们用更多的角度来呈现它。总之,通过历史文化与艺术装置的结合,让人们 “白天有的看,晚上有的赏” 。我们希望,这不是特别花里胡哨形而上的东西,而是真正让大家感受到北京昌平的底蕴,让大家在行进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厚重的在地文化和特色元素。

尹稚教授点评:

任何一个兴趣点,当它能够吸引到有趣的人或有故事的人停留的时候,当人们开口讲故事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城市会客厅,这不在于它的空间是否违和。因此,我认为这个创意是非常有意思的。

吴秋龑老师点评:

这个故事讲得非常有京味。而且它确实把我们比较久远的、古典的东西,跟现代的、城市中的细节进行了结合,这个很难得。我很期待未来你们的小样品可以真正实现。

获奖名单揭晓

入围奖

《中关村2.0计划-昌平城市创新创业季系列活动总体策划》《昌平花期艺术节城市策划》《向东两公里》《看得见的昌平》《我的名字叫大昌》《昌平星 STAR CHANGPING》《城市的潮汐》《政府街国色》《昌平泡泡》《昌平彩色迷宫》《好日子》《昌平彩虹秋千》《风亭》《“人聚人散,昌流不息”——“城市第三空间“营造理念下快闪装置设计”》《共生——流动的长椅》《榫卯墙》《Beijing Cloud 云梦泽》《无穷大“∞”infinite》《风居住的街道》《陈列雕塑星人》《风蚀——大自然系列》《“青绿山水”互动装置》《CP·昌平》《“城市胶囊”互动装置设计》《都市风景》《活力会客厅》《风廊》《不腻街道,百变街区》《金盏启明》《不童凡响——以儿童友好为媒介和起点,传播城市文化激发社区活力》《行迹-新境》《版画昌平》

昌流不息优选奖

《金盏启明》

参赛者:周秦媛、申燕华

单位: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

昌流不息优选奖

《活力会客厅》

参赛者:陈玉柱、张文龙、贾美娟、苏畅、田济华

单位:乐米传诚(北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大众人气奖

《城市的潮汐》

参赛者:陈虹竹Ju zi、王冠雄Julian GX、尹卓一Taki2000

单位:阿尔佩建筑事务所

最佳空间设计价值奖

《不童凡响——以儿童友好为媒介和起点,传播城市文化激发社区活力》

参赛者:万梓晴、陈井冉、吕翰林

单位:同济大学FabLab O“数制”工坊

最佳艺术呈现奖

《人聚人散,昌流不息——“城市第三空间“营造理念下快闪装置设计》

参赛者:郑克旭、滕玥

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最佳商业价值奖

《昌平花期艺术节城市策划》

参赛者:罗卉卉

单位:同济大学

最佳社区营造奖

《向东两公里》

参赛者:李蕴婷

单位:天津大学

最佳IP赋能奖

《看得见的昌平》

参赛者:李叁陆、曾浩然、任雅婷、左译友

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现场合影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